English

这样的名人录有何价值

1999-02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

近些年,各种名家大辞典、名人录风靡一时,各类征稿函、入典通知书、征订单满天飞。其真实情况究竟如何?最近,记者通过明察暗访,了解到一些内幕——

当今社会,出版各类××家大辞典、名人录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。某人在某方面稍有一点成绩,刚获得一种荣誉或表彰,甚至刚在报刊上发表一篇短文,马上就会引来各种“骚扰”。各种名目的入典通知书、征稿函、征订单便纷至沓来。那高得吓人的头衔、大得惊人的荣誉充满着诱惑,常令许多人怦然心动。

不久前,信阳师院金国樵研究员给记者来信反映:几年前,他突然收到一封来自银川市卫星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通知,通知他已入选《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》第二卷,要求他尽快寄去有关资料,信中另附的征订单说明:只要购买他们出版的大辞典第一卷和《人生哲学宝库》就可免费赠送大辞典第二卷。金国樵如数寄去113元并很快收到两书。但他要的书却迟迟没有消息。在苦等了两年之后,通知终于来了。说书已出版,但因纸价涨了,入编者要全价购买,深感上当的金国樵写信责问,没有反应。几个月后,通知又来了,说只需交书价的60%即可得书。金决定仍不买。但此事并未因此完结。两年后,金于1998年9月12日又接到通知,说“只需交寄35元邮资和包裹费用,即发给本辞典一本”。金认为这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,于9月15日寄了钱。但一个月过去了,仍未见书来,他写信追问,没有回音。11月17日他填单查询,证实此款早在9月20日便被卫星所凭公章领取了。而他期待5年的书却未见踪影。他这才向记者写信,倾诉他的愤怒并希望记者调查此事,公开曝光,纠正骗钱歪风。

记者为此采访了银川市科委民营科技管理科。据张树保科长介绍,类似来信还有不少。有写给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党政领导的,也有写给纪检机关的。为此,市科委民管办曾对卫星所负责人进行批评,并专门印制了信函,代为道歉,说明情况。

张树保搬来了《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》一、二卷。只见书上标明大辞典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(地址是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)。第一卷收录约4000人,90万字,定价48元,第二卷收录近6000人,290万字,定价为130元。在第二卷中,记者果然查到了金国樵的条目。据说前三卷都已出版,第四、第五卷也已编辑完成。看来,此项事业真可谓“兴旺发达”。

据张树保介绍,编辑这套浩繁巨著的只是银川市一家民营科研所,正式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。而申领营业证却十分容易,只要是非在职科技人员就可领证,至于开展什么业务并不归科委审批。

记者从电话号簿上查到卫星所的电话,连打多次都无人接。好容易有个女人接电话了,她却说,她只是代接电话的,而真正的卫星所并不在她那里。记者又按市科委提供的电话号簿找该所负责人,费了一番周折才联系上。按着他们提供的地址,记者到银川西门桥去找,却找不到。原来他们根本就未挂牌子。第二次去时在邻居的指点下终于找到地点,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独门独院的二层楼住户,内部装修陈设讲究,却未见任何办公设备。

卫星所负责人有30多岁,自称是兰州大学毕业、学生理学的。他告诉记者,他是从1991年开办此项业务的,而他的研究所除此之外再不开展其他业务。出版社虽在北京,但编辑和印刷等业务都在宁夏,目前已搞出6卷,入典者共计2.9万人,他说:我们的入选标准很严格。我们主要收录院士、“博导”、“硕导”,只有同时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者才能入选,还必须要加盖公章、负责人签字。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他所说,记者在他们编的大辞典中发现了医生、中文系老师、二级演奏员。记者当面问他:“普通医生算不算科学家?二级演奏员算不算科学家?在大学教中文的老师算不算科学家,你不觉得你们所定的科学家的概念太宽泛么?”他说:“那是书中的个别现象。实际上,科学家的概念是很宽的,我的老师就称我为年轻的科学家。”

当记者问起他出书的盈亏情况时,他开始说一卷可挣几万元,接着又说他亏了。别看第二卷成本是50元,定价是130元,但还是赔了17万元,因为印了8000册,实际买书的只有3000人。一卷书除去编辑成本、印刷费、排版费、管理费、邮寄费、上税外,所剩无几。

记者问到该大辞典编委会的情况,因为书中列了一长串名单。这位负责人说,编委成员中有宁夏有关部门负责人,有全国著名科学家,但他们仅是挂名而已,并不参与编辑业务,编辑部也不向他们付酬。

那些出版名人录、×家大辞典者,真的都是出于高尚的动机吗?金国樵并不这样看,他在给记者的信中说:“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国内各省、香港地区甚至美国的通知,告知我已被他们选中。每信都不忘附一份印刷精美、盖有许多公章及财务专用章、可以作为报销凭证的订书单。有的还附带英文说明,以表档次之高。书价当然是好几百元。各家来信中差不多均附有让我为他们介绍入编者的推荐单,以取得连锁反应的效果。后来又告知入编者可以到香港、美国等地访问,以此作为诱饵。对于上述通知,在1997年前我还大略看一下。到1998年,只要拆开信封一看是这类通知,无论它印刷得如何精美,入编档次如何之高,我都立即撕掉扔入纸篓。我认定他们都在利用知识分子的虚荣心骗钱。

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已识破这个骗局,由几个人在银川搞出的这个《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》能出到第6卷、有近3万人入典就是个明证。当人们在指责一些人出书骗钱时,是否也应反省一下自己呢?当你知道这类书的出版内幕时,你还热衷于此道,对此类东西的权威性、可信度深信不疑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